【全球速看料】向“新”而行促消费 ②|电商助力消费加“数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加快发展电商经济等新业态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、打响消费品牌、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。此前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,要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,并明确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”“改善消费条件,创新消费场景”。发展电商经济等新业态,即是对消费场景的创新,有利于提振内需。
电商经济作为链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新兴业态,连接线上线下、衔接供需两端、对接国内国外市场,具有稳增长、促消费、保就业作用,是扩大内需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。以宿迁为例,相关从业人员就超过60万,几乎每9人中就有一人“吃电商饭”;仅去年一年,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200亿元、网上零售额600亿元。通过电商,消费者和消费品之间达成更高效率的匹配,从而激发消费动机和意愿,提振消费信心;同样,对商家而言,电商能够降本增效,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。这在疫情期间体现得尤为明显,受疫情等因素影响,不少人通过电商平台采购物资,这既培养了更多人网络购物的习惯,也帮助商家对冲了疫情对消费的影响。
江苏电商经营主体数量大、质量高、活跃度强,淘宝和天猫的江苏商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。发展电商产业,我省有独特优势。江苏网络基础能力位居全国前列,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高度发达,实体经济、科教人才、营商环境等先发和领先优势明显。同时,我省产业规模巨大、门类齐全、配套能力强,不少县市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,比如丹阳眼镜、盱眙龙虾、泗洪大米、高邮咸鸭蛋、赣榆海产品等地方特色产品已打出名气,这些都为当地电商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。
市场经验表明,相比于实体门店,电商经济往往能凭借其低成本、高效率优势,受到消费者青睐,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电商将会赢得更加广阔市场。不过,随着市场需求对产品要求的提高,居民消费已开始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,品质型消费逐渐取代了温饱型消费。因而,我们在看到巨大发展机遇、明显现有优势的同时,也要看到发展电商经济所面临的挑战。比如,各地电商竞争加剧、流量红利减弱、产品品质有待提高、物流成本较高、电商专业人才不足等诸多瓶颈,这或许是我省电商经济持续向好发展需要直面的难题。
面对激烈竞争环境,我们既要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,打造一批智能化、引领性电商平台,又要升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,推动资源、要素和产业的跨区域流动,实现优势互补,同时也要办好江苏电商直播节等直播促消费活动,深入推进“江苏优品”直播计划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直播品牌。此外,推进“数商兴农”行动、强化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建设、提升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等等也必不可少,从政策、资金、品牌、营商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,才能更好做大、做强、做优江苏电子商务产业,推动我省电商经济再上新台阶。
编辑: 袁媛